File3  

  

    2006年我加入婦援會,第一次與阿嬤的近距離接觸,就是參加阿嬤的婚紗圓夢計畫。這是一場沒有男主角的婚禮,但阿嬤們卻仍然難掩欣喜又害羞的愉悅心情,一旁的工作人員給予阿嬤的鼓勵與陪伴,更讓這場婚紗的饗宴熱鬧又溫馨。那次的婚紗結束後,第二天我又參加了由洪素珍老師帶領的工作坊,聽到老師與阿嬤們討論青春年華的對話,聽著這群老人回憶孩提時代的自己,心情有許多複雜的感受。這是我的第一次深刻印象。

 

    之後,我有機會陪阿嬤們到日本國會拜會議員,也看著阿嬤到日本校園為這些年輕學子講授這段歷史,也參加好幾次日本公民團體所辦的市民集會,見證阿嬤在集會上口述受害歷程。阿嬤們所展現的社會參與,我其實很震撼,我好奇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八九十歲的老太太可以站在台上堅毅地面對過去的創傷?

 

    我逐漸體認到,這當中,其實還有一塊很大的力量,是來自於阿嬤身邊的這些友人及工作者給予阿嬤的支持,讓阿嬤的內心有著許多的安心與堅定;而這些友人的長期投入,也來自於阿嬤給予她們的感動。不論是婦援會歷年來投入阿嬤照顧工作的社工及諮商師,還是長期不遠千里而來台灣拜訪阿嬤的日本支持團體,阿嬤們總是有一種魔力,讓大家甘心地投入這段友誼中。阿嬤的生命能量鼓舞著周邊的人,而周邊的陪伴也給予阿嬤很大的支持,願意接受邀請,嚐試生命的許多新可能。

 

    隨著阿嬤們身體逐漸孱弱,甚至逝去,歷經了與時間的拔河,日本政府始終不願面對他們的法律責任及歷史錯誤,阿嬤們還要在生命的最後一個階段帶著多少的遺憾與痛苦?也因此,我們深刻體認到慰安婦人權運動在不同階段的任務與挑戰。現在,我們更在乎如何讓阿嬤的身心有所安頓,創傷得以有機會療癒。這部影片想要記錄下的正是阿嬤們在對日求償敗訴之後,未曾被正義的遲到所打倒,而是選擇與自己的生命「和好」。因為努力與生命的苦痛和好,所以她們可以欣賞自己,接受自己人生的缺憾,在日本政府傲慢的態度下及艱辛的生活中仍能找到美好,並勇於追夢;因為與生命和好,她們可以開放自己,接受來自於家人及身邊友伴的愛與支持,並把這份愛也回饋給周遭的人。

 

    因緣際會下,我得知吳秀菁導演之前曾拍過「回家」這部談死刑犯與受害家屬關係修復的紀錄片,我冒昧寫了信給她,邀請她考慮執掌這部與生命和好為主題的紀錄片,我們一拍即合,共同促成這部片的誕生。這部片以阿嬤最後的五次身心照顧工作坊為主軸,記錄下2011至2012阿嬤兩年的身影。影片拍攝過程中,有許多的艱辛與感動,包括如何讓阿嬤接受攝影團隊及影像紀錄,與家屬溝通慰安婦這個公開的家庭秘密,以及多次遇到阿嬤不預警的重病住院,我們選擇的是尊重阿嬤及家人,而非影像,我非常感謝紀錄團隊的努力與對真實影像的堅持。拍攝過程也有很多的感傷與奇蹟,包括多位阿嬤在拍攝及後製期間過世,來不及看到這部片;一向不公開露面的蓮花阿嬤選擇以真面目曝光。另外,因為拍攝這部片,我們和家屬有了更多的對話,家屬對於慰安婦運動及我們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及支持。這部片最大的意義在於我們搶拍下阿嬤最後的身影,為女性的生命力量留下了紀錄。

 

    這是一部獻給台灣慰安婦阿嬤的紀錄片,感謝她們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勇氣與力量,即使面對生命的巨大創傷,我們仍有機會活出生命的精彩。也希望透過這部片,讓阿嬤的故事繼續吟唱,讓年輕的子孫們知道!

 

TWR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